2月11日,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《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行动方案》(甘政办发〔2025〕11号)。方案提到,在资源富集和用㊣电负荷增长快的地区,重点围绕开发区和大数据中心等区域,大力推广源网荷储一体化、新能源自备电站、智能微电网、增量配电网、绿电聚合等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模式。将绿电优势和园区㊣载体有✅效融合,发展以消纳绿电为主的现代高载能产业,支持园区创新电力交易模式,采取集㊣中购电、直接交易、多能互补、绿电㊣直供等方式,降低企业用电成本,加快低碳零碳产业园建设,形成绿电支撑园㊣区发展、园区促进✅绿电消纳的良性发展格局。
推动绿氢产业规模化发展。实施绿电交易、新能源直供、离网等多种模式的绿电制氢项目,降低绿电制氢成本和电解水制氢对电网的依赖性,推进氢能与风电、光伏、储能等融合发展,打造河西“绿氢走廊”。加快电解✅水制氢装备、高压气态储氢容器、离子液压缩机等产品研发试制及推广应用。拓宽氢能应用场景和领域,推广绿氢㊣制氨制醇,试点燃煤机组掺烧绿氨发电,推动氢能在交通、冶金等领域✅应用,构建风光氢氨醇一体化产业体系。
促进㊣用能结构绿色转型。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,构建以电能消费为主导的清洁能源消费体系。稳步有序推进工业、交通运输、建筑、农业农村、新基建等领域用能㊣绿电替代。倡导企事业单位办公绿色用能,提高城乡居民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,持续提升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㊣比重。
培育本地优质㊣用电负荷。深入实施“强工业”行动,依托甘肃全国老工业基地基础甘肃光伏发㊣电系统,发挥兰州石油化工、冶金建材、装备制造,白银铜铅锌㊣有色金属、稀土材料,金昌镍钴及铂族金属,嘉峪㊣关钢铁,天水机㊣械电子,定西✅有色冶炼及建材等产业优势,招引有色㊣金属、能源化工、装备制造、数据等产业落地,增加用电负荷,提升消纳能✅力。
建立健全新能㊣源高占比特征新型电力系统市场机制,构建电能量、容量、辅助服务、绿电㊣㊣绿证等市场✅体系,尽快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,积极推动新能源有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。健全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机制,鼓励分布式光伏、分散式风电主体与周边用户市场化交易。鼓励电力领域经营✅主体创新发展,探索开展“虚拟电厂”、智能微电网等资源聚合类经营主体参与电力市场,完善微电网、增量配电㊣网与大电网交易结算、运行调度等机制。
优化电价形成机制。持续完善㊣峰谷电价机制个人光伏发电补贴,由市场引导形成电力中长期交易分时段价格,试点探索按照资源区域划分、考虑环境溢价的两部制风电、光伏发电电价。研究完善㊣调峰电源、应急备用电源、储能电站试点和光热项目共同参与的容量市场机制。优化中长期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价格衔接机制,充分发挥价格政策关键引导作用,提升系统整体效益,推动市场主体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运行成本和社会责任。适时优化居民阶梯电价制度,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,降低社会用电成本。
扩大绿电㊣绿证交易规模。推动健全绿电消费追溯、认证、公示制度。鼓励受“碳关税”影响的✅进出口贸易企业开展高比例新能源电力交易。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,完善绿证能耗扣减统计制度,推动绿证纳入碳排放核算体系。支持各类企业、机关和事业单位等购买绿证、使用绿电,不断提升全㊣省绿电绿证交易规模。